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中心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18年01月02日 14:59:22 访问量:2705 作者:学工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全员、全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作为教师应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内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则,掌握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对学生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耳熟能详,才能在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编辑:皮程程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现代教育网 教育部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安陆涢东学校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湖北省安陆市碧霞路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